广州印发推进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路线图”

建五大“金融中心”可发放跨境贷款

日前,广州印发《广州市关于推进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实施意见》(下称《意见》)和《广州市关于推进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三年行动计划(—年)》(下称《计划》),绘就未来三年广州推进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路线图”。

根据《意见》,到年,广州将形成配置高效、便利安全、生态优良、充满活力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的核心引擎,推动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在国际金融市场发挥重要影响力。

聚焦到未来3年的具体工作,广州将建设大湾区资产管理中心、大湾区绿色金融创新中心、大湾区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大湾区跨境投融资服务中心和大湾区金融要素区域交易中心供五大“金融中心”。

其中明确,将推动广州期货交易所充分发挥国家级金融基础设施和平台作用,配合中央有关部门做好交易所开业及交易品种研究储备,落实广州期货交易所在穗落户政策兑现。同时,支持在穗银行在宏观审慎框架下,向港澳机构或项目发放跨境贷款。

资本项目便利化改革方面,将允许符合条件企业的资本项目外汇收入及其结汇所得人民币用于境内支付使用时,可凭支付命令函直接在符合条件的银行办理,无需事前逐步提交事实性证明材料。同时,稳步推进港澳地区代理见证开立个人Ⅱ、Ⅲ类银行结算账户业务,做好业务试点运行监测和评估,在中国人民银行指导下逐步扩大试点银行范围。(南方日报黄舒旻陈颖黎华联张栗之)

再添新道广州开出首趟出口过境专列

3月29日上午,伴随着嘹亮的鸣笛声,一列满载着个标准集装箱的“LG专列”从广物中欧班列白云大朗基地缓缓驶出,预计18天后抵达波兰马拉舍维奇。这是广州地区开行的首趟出口过境专列,也是继年9月13日开行首趟海铁联运回程班列后,再添海铁联运新通道。

本趟专列搭载货物为韩国LG集团生产的液晶显示板、贵金属原材料、家电元器件等,货值约万美元,创广州中欧班列开行以来历史新高。运输方式是通过海运将货物从韩国运至山东日照港,经铁路运输发往广州大朗,再搭乘广物中欧班列最终运抵波兰的LG工厂,全程约公里。(南方日报袁佩如摄影报道)

中国广州国际投资年会开幕个项目签约

总投资超亿

以“领航新发展·澎湃新活力”为主题的中国广州国际投资年会3月30日开幕,有个项目签约,投资总额超亿元,协议达产年产值超亿元,涉及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生物医药、新基建、高端服务业等领域。

年会活动吸引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多家企业和机构、多名嘉宾参与,并首次举办广佛、广清专场活动。

(南方日报黄舒旻钟晓宇傅鹏郑慧梓摄影报道)

ITES深圳工业展开幕家企业展示成果

3月30日上午,ITES深圳国际工业制造技术及设备展览会暨第22届SIMM深圳机械展(简称:ITES深圳工业展)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新馆)开幕。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近家企业参展,现场展出逾千台中大型机床等高端制造装备。

本届展会以“聚循环势能促创新享新机”为主题,聚焦高端工业制造领域,设立“金属切削机床、金属成形机床、机器人及自动化设备、工业零件、电子智能制造”五大专题展,展览总面积达24万平方米。

主办方表示,目前,智能制造已成为制造业转型的主攻方向和重要抓手。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动能逐渐释放,具备完整产业链条的华南制造业市场蕴含着巨大商机。ITES深圳工业展将始终做好“先进制造新思想传播者与推动者”的平台角色,帮助更多的制造业企业抓住历史机遇,加速融入湾区发展新格局。(南方日报朱洪波蒋婉婷摄影报道)

世界首条

时速公里穿海高铁隧道开始盾构

3月29日上午,在汕汕铁路汕头湾海底隧道始发井现场,一台直径14.57米的盾构机开始掘进,标志着世界首座设计标准为公里时速、穿海大直径盾构的高铁海底隧道进入盾构施工阶段。

汕汕铁路起自广汕铁路汕尾站,终至广梅汕铁路汕头站,正线全长.公里,共设7座车站,计划于年通车运行。汕汕铁路是支撑“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对加快构建广东省“一核一带一区”新发展格局,促进粤东地区一体化发展,实现汕潮揭中心城区“半小时通勤圈”和粤东地区“一小时经济圈”具有重要意义。(南方日报刘倩余丹杨立轩摄影报道)

再迎丰收大年!今年广东要喊全球吃荔枝

“中国十大荔枝品种”之一的“双肩玉荷包”(资料图)

进入三月份,广东多个荔枝主产区迎来盛花期,接下来如果没有发生极端天气,今年广东荔枝又将是一个丰收年。3月30日,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召开工作会议,部署年广东荔枝市场营销行动,着力推动广东荔枝“走出去”,拓展北美洲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将通过“广东喊全球吃荔枝”等系列主题活动,把广东荔枝打造成为品质与口碑俱佳的农业“金字招牌”。

荔枝是广东农业的传统优势产业,栽培面积稳定在万亩、产量约万吨,在国内均排名第一,是省内种植面积最大、品种特色最鲜明、区域优势最明显的水果。

高州是世界最大的荔枝连片生产基地,现已形成一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一个国家级田园综合体、两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格局,形成了“中国荔枝看广东,广东荔枝看茂名,茂名荔枝看高州”的产业优势。

今年,高州将以“呈贡品给‘荔’世界,兴品牌赋能产业”为主题,邀请万千网友“云上”赏花叹蜜,VR发布大唐荔乡赏花叹蜜旅游路线,邀请世界各国人民品尝高州荔枝。(羊城晚报许悦)

广东推进“粤菜师傅”工程高质量发展

目标年带动超60万人就业创业

记者日前从全省“粤菜师傅”工程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获悉,三年来全省已累计开展粤菜师傅培训12.3万人次,累计带动就业创业33.6万人。广东把提升技能作为促进就业的关键一招,以“小切口”推动解决就业“大问题”。

“粤菜师傅”工程是广东最早实施的民生工程。会议指出,按照《关于推动“粤菜师傅”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广东将继续着重从人才培养、产业带动、标准建设、文化交流等多维度深入推进“粤菜师傅”工程。到年,广东将在全省开展“粤菜师傅”培训20万人次以上,直接带动60万人以上实现就业创业,把“粤菜师傅”打造成面向世界展示岭南文化的亮丽名片。

“一人学厨,全家脱贫”

“我现在开了自己的餐饮店,全家都脱贫了。”来自湛江雷州松竹镇山美村的吴明俊今年刚满20岁,得益于“粤菜师傅”工程,他的年收入已超30万元。

三年来,这样的“逆袭”例子屡见不鲜。“粤菜师傅”工程着眼技能就业、技能致富,面向省内扶贫对象开展培训1.3万人次,为对口帮扶地区贫困劳动力提供培训1.2万人次,保就业惠民生作用充分显现。

会议透露,接下来广东将大力支持“粤菜师傅”创办粤菜餐饮店;大力开发粤菜美食加工、包装、推介等相关岗位;进一步优化“粤菜师傅”就业创业服务,实行差别化政策,细致区分来自不同家庭条件的“粤菜师傅”技能人员,区分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实施差别化就业创业帮扶,不大包大揽更不搞“一刀切”。

“名厨带名徒,名徒成名厨”

人才是“粤菜师傅”工程的重要支撑。“我们就是走出了‘名企出名厨,名厨带名徒,名徒联名企,名徒成名厨’的培育模式,才成功从‘煤矿村’变成‘名厨村’。”梅州市玉水村党支部书记郭国青说,目前,该村从事厨师行业的有人,年薪20万元以上的厨师超百人。

“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大力提升人才供给质量。”广东省粤东技师学院党委书记黄志说,该学院粤菜师傅专业累计培养全日制粤菜师傅多名,目前粤菜师傅等相关专业拥有在校生多名,居全省培养粤菜师傅专业人才各类技工院校首位。

目前,广东已有所技工院校、职业院校开设粤菜相关专业,在校生达6.8万人,“粤菜师傅”多层次评价体系逐步构建。接下来,广东将分类分层编制“粤菜师傅”初级、中级、高级课程教材,开发“粤菜师傅”线上远程培训课件;运用现代学徒制等模式推动校企合作培养;加快健全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等相结合的“粤菜师傅”评价体系。

带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富起来的玉水村已经在寻求新的发展路子。“我们在积极探索‘粤菜师傅+乡村旅游’模式,建设集厨师培训基地、客家民宿、特色餐厅等为一体的特色乡村游。”郭国青说。

这样的融合发展也得到了协会和企业的大力响应。广东烹饪协会会长余立富介绍:“借助协会创造农户与餐饮经营者交流机会,可帮助‘粤菜师傅’与餐饮企业共同成长。”

广州酒家集团总经理赵利平告诉记者,集团以脱贫地区的皂角米、刺梨等特色农产品作为主要原材料,研发菜式和食品近百款推向市场,助力乡村振兴。

为加快“粤菜师傅”工程带动种养加工、粤菜餐饮、美食文旅等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广东明确发展“粤菜师傅+特色农业”产业,推出一批叫得响、品质高的原生态绿色有机食材;创新“粤菜师傅+乡村旅游”模式,将“粤菜师傅”工程列为全域旅游的重要内容,逐步推动粤菜上中下游产业融合发展。(南方日报肖文舸高戈匀)

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在广州开园

3月29日,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以下简称“孵化基地”)在广州市天河区开园。目前已入驻近40家创业团队,涵盖多种前沿科学行业领域,亦不乏实力强劲的港澳项目。

推开湾区之门,越来越多的港澳青年来到天河、逐梦未来。未来,孵化基地将成为“1号”龙头载体,带动珠三角9市共12家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雁阵高飞”,引领广东各地“N”个点全面开花,形成“1+12+N”创新网络,绘就粤港澳青年协同创新最大“同心圆”。

中国的“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便利港澳青年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就学就业创业,打造粤港澳青少年交流精品品牌”,广州天河正逐步构建全方位多层次支持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搭“成长阶梯”助港澳青年逐梦湾区,形成粤港澳大湾区人才聚集的发展高地。

初创企业最长免租达3年

自去年12月底,孵化基地向社会递出“橄榄枝”,迅速在青年“创客圈”荡起涟漪,入驻申请书及询问邮件雪花般飞入。

孵化基地起点高、规模大、规格高,由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与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政府合作共建,建筑面积达6.65万平方米,总投资超7个亿。园区中央是幽静的“灵感之湖”,粼粼波光映入眼帘,给创业者带来舒心的环境感受。

不仅“颜值高”,孵化基地更“有实力”。初创企业最长免租达3年、非初创企业只收取低偿租金、免费或低偿使用各类场地及设备……基于创业不同阶段需求,孵化基地为入驻项目提供全周期、全要素孵化服务,大幅降低创业创新成本。

比如孵化基地创新性设置“产品试验试制区”,配置了产品设计、仿真、柔性产线、增材制造、3D打印、激光技术、精密测量等相关软硬件设备,均全部免费提供给入驻企业按需使用。对于从事先进制造、高端软件、文化创意等领域的创业团队而言吸引力十足。

随着广大创业团队报名热情高涨,孵化基地紧锣密鼓组织专家评审。据孵化基地运营负责人廉洁介绍,报名团队包含但不限于港澳青年、高校毕业生、留学回国人员、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等群体,专家评审团针对项目的市场前景和孵化培育潜力反复探讨,希望引入新兴产业领域的高科技、高成长性企业。

考虑到由于疫情方面的影响,部分港澳地区创业团队无法集中参与线下评审,孵化基地还及时举行了线上“云”路演,深度对接港澳地区创新创业资源。经过严谨的评审阶段,首批招募项目名单出炉,并于开园当天揭开了面纱。

第二批入驻项目招募启动

首批招募51个项目,涵盖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健康、新能源等前沿科学行业领域。目前已入驻近40家,3家非初创企业进入增价拍卖流程中。其中,已入驻的项目中含港澳团队6个及港澳初创企业9个。

鑫瀚高科技是一家来自中国香港的企业,从事OEL发光材料研制。创始人兼CEO柳妍熙介绍道,这种新材料目前薄达0.2毫米,“跟一张纸一样”,可以随意弯曲。它的光线可以在大烟大雾环境下穿透,肉眼长期直视却依然柔和,可以制作成发光车贴、三脚架、广告牌、消防服等各种产品。

“我们前期在天河区港澳青年之家孵化培育,如今想找到新空间发展壮大。现已初步完成了与相关部门的部分安全消防类产品研发,希望未来借此真正融入大湾区,让产品应用到智慧城市建设及其他场景中。”她说。

入驻孵化基地后,威酷模玩展开了人才招募计划。企业成立于年,总部位于香港,以设计开发电影、游戏的周边产品1/6“可动人偶”潮流模型为主,先后为电影《大闹天宫》和腾讯游戏多款游戏等制作人物模型。

董事长兼总经理刘秋月表示,“可动人偶”产品工艺复杂,包含动漫、服装设计、雕刻等多个领域,虽然全球80%同类产品都是在珠三角生产的,但是设计人才和品牌营销集中在中国香港。企业希望以孵化基地为原点,在大湾区内整合资源,助力文化产业发展。

兰泰胜辐射防护科技团队也是孵化基地的“明星项目”。总经理钟华强介绍,团队初始创业团队来自清华大学,目前研发团队已接近30多人。项目基于小型辐射剂量探测技术,进一步研制微型化、通用化、数字化辐射探测芯片,希望未来能发展成为核辐射安全防护的头部企业。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孵化基地正成为承载和实现青年创业团队筑梦的沃土。据悉,第二批入驻项目招募筹备工作已经启动,共收到69个申报项目,港澳青年创新创业项目招募目标比例有望提升至70%以上,目前正加紧组织审核。(南方日报何瑞琪缪璟)

广州东园这座小红楼曾是省港大罢工领导机构所在

改造中的省港大罢工纪念馆

省港大罢工纪念馆东园门楼

在广州市越秀南东园横路上,一座民国风格的红楼静静伫立,引得不少路人驻足观看。可能还有人不知道,这座红楼记录着上世纪20年代震惊中外的工人运动——省港大罢工的历史。

年6月爆发的省港大罢工,持续了一年零四个月,参与工人总数多达25万人,影响之深、规模之大、坚持时间之长、斗争之顽强,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乃至世界工人运动史上都是罕见的。

往昔峥嵘

罢工整整持续16个月

第一次国共合作后,广东工人运动高潮迭起。年5月30日,上海发生“五卅惨案”。5月31日晚,中共广东区委召开党、团员大会,报告了“五卅惨案”的经过,决定组织“临时委员会”,联络工、农、商、学和青年军人等革命团体举行示威游行,并筹划在省港两地举行大罢工声援。6月上旬,中共中央广东临时委员会指派邓中夏、苏兆征、杨殷、杨匏安、黄平五人组成“中共党团”,作为罢工的指挥机关,前往香港组织罢工。

年6月19日,香港海员工人首先发难,印刷、洋务、码头搬运、清洁、医务、邮务等工会随即响应,震惊中外的省港大罢工爆发。先后有20多万人加入了罢工行列,其中有10余万人离开香港,返回内地。广州工人也遥相呼应。6月21日,多名中国洋务工人也在沙面租界宣布罢工,集体离开沙面,返回广州市区。接着,广州市区的仓库工人、洋行工人和外国人住宅雇佣的中国洋务工人,也纷纷加入罢工行列。6月23日,广州发生了骇人听闻的“沙基惨案”,广东各地群情激愤。罢工工人在广州组织了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又设立了省港罢工委员会作为罢工的最高指挥机关(如今省港大罢工纪念馆所在地),苏兆征任罢工委员会委员长。

随着罢工斗争不断深入,罢工委员会也不断调整策略,以“凡不是英货、英船及经过香港者,可准其直接来广州”为原则,实施“单独对英”的中心策略,从政治上分化、瓦解帝国主义,有效地拆散了港英与各帝国主义之间的联合同盟,进一步孤立、打击港英帝国主义。

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出师北伐,中共广东区委、全国总工会、省港罢工委员会商量研究,认为在维持罢工工人利益的原则下,必须采取主动步骤停止封锁,结束罢工。10月10日,中共广东区委发表《为省港罢工自动的停止封锁宣言》,省港罢工委员会也发表《停止封锁宣言》。这一天,广州市30万民众举行盛大集会,拥护停止封锁、结束罢工的决定,至此,省港大罢工宣告结束。(羊城晚报柳卓楠丰西西侯梦菲单宇)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马上与几千爱尔兰华人畅聊!欢迎扫码加入爱尔兰吧读者群!

(扫码由于网速较慢或有延迟,多试几次即可顺利入群!)

爱尔兰社区爱尔兰吧读者圈爱尔兰最新房产资讯爱尔兰移民客户服务圈爱尔兰留学爱尔兰房屋信息爱尔兰招聘求职爱尔兰商品交易都柏林酒精PPE交易圈请加入“爱吧小助手客服圈”找小姐姐,开通属于您自己的圈子吧!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weizx.com/swbk/19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