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作者应邀为汕尾市委政策研究室6月11日召开“融湾强带”工作座谈会提供的发言稿,在会议论文集印发。本次会议主题是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促进汕尾市“融湾强带”工作,探讨汕尾如何发挥革命老区政策优势,从产业、交通、科技、城建、民生、生态等方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凝聚各方智慧力量,为努力把汕尾建设成为沿海经济带靓丽明珠提供决策参考。省社科院、省农科院、广东省体改会、省珠江发展规划研究院等专家应邀出席,建言献策。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涉及汕尾的规划有两个,一是“畅通对外综合运输通道”,推进广州至汕尾的铁路项目建设;二是“构筑休闲湾区”,促进滨海旅游业高品质发展,探索开通香港-深圳-惠州-汕尾海上旅游航线。

《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年)》,对汕尾规划的节点较多,在打造滨海旅游带、优化滨海旅游空间布局方面,“汕尾红海湾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快发展碣石湾海洋生态旅游区等,是规划的重要亮点。

围绕《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和《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年)》对汕尾的规划布局,结合汕尾的区位,以及突出的红色文化资源、蓝色海洋资源优势,打造汕尾旅游产业新名片,引领旅游业高品质发展,汕尾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沿海经济带靓丽明珠。

建议如下:

一、打造中国红色文化旅游新高地

汕尾海陆丰是全国农民运动的发源地、全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的诞生地、全国十三块红色根据地之一。汕尾是全省革命遗址数量最多的地级市,已普查出来的革命遗址达处、红色村个。这个红色地区,是彭湃的故乡。红宫红场,彭湃,周恩来金厢脱险,营救文化名人何香凝、柳亚子等20处红色文化名片,璀璨夺目。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年接待党员党性党建教育的单位和团队达到多个,接待游客多万人,已成为汕尾红色旅游的龙头品牌。汕尾市正筹划建设海陆丰干部学院、打造8个省定“红色贫困村”,努力将红色资源转化为生产力,推动汕尾经济社会向前发展,汕尾已有规划。

为进一步提升汕尾红色文化能级、打造中国红色文化旅游新高地,建议汕尾创新传统观光旅游的思维,加大红色旅游产业开发建设力度,借势发展教育培训旅游、历史人物场景体验旅游、文化创作体验旅游等新产品线,努力将汕尾打造为红色文化旅游目的地。

汕尾市蕴藏着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

1、将“海陆丰干部学院”建设成中国红色教育新高地

借鉴大别山干部学院、井冈山干部学院的建设经验,汕尾“海陆丰干部学院”,定位是全国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建议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的方式,进行产业化运作,也可以由汕尾市国有投资控股公司建设。建议在海陆丰或汕尾莲花山旅游景区,规划—0亩的场地,建设“海陆丰干部学院”,按建设一个具有军事教育培训大学和旅游目的地的功能,规划布局培训教学楼、报告大厅、学术研究楼、学员宿舍(营房、旅游客房)、训练基地、历史文化场景,游客集散中心、风情休闲食街等设施,形成学院与旅游景区联动,集红色教育、住宿、休闲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

2、建设汕尾红色文化演艺创作基地

依托“海陆丰干部学院”、红宫红场、新山村旧村场等,建设汕尾红色文化演艺创作基地、创客空间,吸引全国以至全球的文化艺术创作人才,扎根汕尾红色村庄、红色历史旧址体验生活,开展创作,用建筑、文学、歌曲、电影、电视、照片、画画、戏剧、舞蹈等艺术形式,再现和讴歌汕尾红色人物、红色故事、还原红色场景,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提升汕尾红文化、红色旅游的影响力和话语权。用双创的力量,激活汕尾红色文化资源,促进红色文化产业高品质发展。

建议汕尾市政府提供引导资金、设立汕尾红色文化创作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参加,通过基金支持和奖励各界的文学艺术人才到汕尾体验居住、游学创作,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出品有影响力的文学、歌曲、影视作品,讲好汕尾故事、传播汕尾声音,扩大汕尾正面宣传,提升汕尾形象,力争孵化出汕尾红色“大芬村”之类的新业态,实现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促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

中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在汕尾市海丰县诞生

二、打造汕尾海上旅游航线新地标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提出“构筑休闲湾区”,促进滨海旅游业高品质发展,探索开通香港-深圳-惠州-汕尾海上旅游航线。建议汕尾市借此战略机会,支持盘活港澳船务公司码头,打造汕尾海上旅游航线新地标。

汕尾曾有“粤东小香港”的美誉!年6月成立的汕尾市港澳船务公司(下称港澳船务公司),曾拥有一艘吨级客位的客轮,经营汕尾至香港的海上客运业务;小平南巡发表南方谈话,广东掀起了新一轮扩大开放的热潮,往返于内地与香港的客流量日益增多。年,市政府决定急添客轮,增加海上客运能力,并批准港澳船务公司筹集资金增购“幸福二号”客轮,因购船款被骗,港澳船务公司陷入困境,至0年9月停业,汕尾到香港的海上航线终断。但占地平方米的港澳船务公司客运码头仍保留现状,且于年通过国有企业改制的方式,引入民营战略投资主体,重组了汕尾港澳船务公司。

改制后的新公司,将发挥社会资本的力量,拟运用“三旧改造”政策,盘活土地资源,重建汕尾—香港客运码头、扩建游轮码头,建设旅游酒店和游轮母港综合体等高端现代服务业,提升汕尾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战略节点的服务能力,打造汕尾海上旅游航线新地标。建议政府大力支持。

汕尾港澳客运码头拟建游轮母港综合体,打造汕尾海上旅游航线新地标(概念设计图)

三、打造汕尾滨海旅游购物新天堂

海鲜、海产品,是独具汕尾特色的旅游购物名片,汕尾市城区大马路、二马路一带,已经是海产品销售集散地,是外地游客常到的购物目的地。但是,民间自发形成的海产品市场,缺乏统一品牌宣传和管理,对旅游产业增进提升效用没得到充分的发挥。

建议市、区政府对城区大马路、二马路一带的海产品市场统一规划,对老城区街景“穿衣戴帽”,统一旅游购物目的地形象,开展社区营造,引导业主向海产品专卖场改造提升商铺;市场监管部门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确保商品质量,营造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满足游客放心购物的体验需求;引导旅行社将该购物目的地串成统一的旅游产品线,打造汕尾市海产品集中销售的区域品牌,打造滨海旅游购物新天堂。

汕尾市城区大马路、二马路海产品市场,可打造成旅游购物天堂

四、串珠成链打造汕尾旅游产业带

以新建“海陆丰干部学院”、汕尾红色文化演艺创作基地、汕尾港澳游轮码头和游轮母综合体海上旅游航线、汕尾城区大马路二马路海产品旅游购物天堂等新地标,整合汕尾红海湾省级旅游示范区、碣石海洋生态旅游体验区、汕尾国家海洋牧场旅游区、汕尾莲花山旅游区、汕尾万亩梅园旅游区等旅游目的地,串成汕尾旅游产业带,形成文、商、旅融合发展,红色文化与海洋蓝色文化相交融的旅游产业带,引领汕尾旅游产业发展迈向新里程。

(作者系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综合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weizx.com/swfz/19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