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骨穴
腕骨穴 取穴方法:腕骨穴位于人体的手掌尺侧,当第5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的凹陷处,赤白肉际。 穴位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小指展肌---〉豆掌韧带。浅层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神经掌支,尺神经手背支和浅静脉等。深层有尺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腕骨穴解析: )腕骨。腕,穴所在部位为手腕部也。骨,水也。该穴名意指小肠经经气行在此冷降为地部水液。本穴物质为后溪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行至本穴后散热冷降为地部的水液,故名。 )手太阳经原穴。因本穴位处南方炎热之地,小肠经冷降地部之水因受外部所传之热复又气化,气化之气性湿热,同合于小肠经气血特性,为小肠经气血的重要来源,故本穴为小肠经原穴。 附注:手太阳经所过为“原”。 穴位含义:小肠经经气在此冷降。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天部的湿热水气。 运行规律:经水循地部内注地之地部,湿热水气则循小肠经上行。 功能作用:生发小肠经气。 主治疾病:头项强痛,耳鸣目翳,黄疸,热病疟疾,指挛腕痛。 穴位配伍: 腕骨穴配手三里穴、肘髎穴、中渚穴。治臂痛。 腕骨穴配臑会穴、支沟穴、曲池穴、肘髎穴。治肘臂不能屈伸。 腕骨穴配阳池穴、阳溪穴、肩髃穴、曲池穴、合谷穴、鱼际穴,治手腕无力。 腕骨穴配阳谷穴、支沟穴、臑俞穴、申脉穴,治胁痛。 腕骨穴配申脉穴、手三里穴、合谷穴、绝骨穴、行间穴等,治中风半身不遂。 腕骨穴配天容穴、前谷穴、角孙穴、支正穴,治颈肿项痛不可顾。 腕骨穴配阳谷穴、肩贞穴、窍阴穴、侠溪穴,治颔痛引耳嘈嘈,耳鸣无所闻。 腕骨穴配百劳穴、三里穴、涌泉穴、中脘穴、膏肓穴、丹田穴、阴陵泉穴,治黄疸。 临床运用:现常用于治疗糖尿病、胆囊炎,腕、肘及指关节炎、口腔炎、角膜白斑、耳鸣、头痛、呕吐、胸膜炎等。相关论述:.《针灸大成》:手外侧腕前歧骨下陷中。手太阳小肠脉所过为原,小肠虚实皆拔之。.《中国针灸学》:手背尺侧,第五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的凹陷部。3.《针灸大成》:主热病汗不出,胁下痛不得息,颈颔肿,寒热,耳鸣,目冷泪生翳,狂惕,偏枯,肘不得屈伸,痎疟头痛,烦闷,惊风,瘈疭,五指掣,头痛。 4.《针灸甲乙经》∶偏枯,风头痛,消渴,鼻衄。5.《针灸大成》∶主头痛,惊风。6.《医宗金鉴》∶主治臂腕五指疼痛。 针灸治法:直刺0.3-0.5寸,局部胀痛。《针灸大成》《铜人》:针二分,留三呼,灸三壮。 艾灸疗法:艾条灸5-0分钟,艾炷灸3-5壮。 按摩疗法: 腕骨穴是治疗落枕的要穴! 落枕的病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肌肉扭伤,如夜间睡眠姿势不良,头颈长时间处于过度偏转的位置;或因睡眠时枕头不合适,过高、过低或过硬,使头颈处于过伸或过屈状态,均可引起颈部一侧肌肉紧张,使颈椎小关节扭错,时间较长即可发生静力性损伤,使伤处肌筋强硬不和,气血运行不畅,局部疼痛不适,动作明显受限等。 二是感受风寒,如睡眠时受寒,盛夏贪凉,使颈背部气血凝滞,筋络痹阻,以致僵硬疼痛,动作不利。 所谓的落枕,多是与经络闭塞气血不通有关;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所以,要想治好落枕,就要疏通经络。 如何判断哪个穴位治疗落枕最有效呢? 关键是要看落枕的痛点是在哪条经络上。比如痛点在后颈,那是在足太阳膀胱经上;痛点在脖子侧面,则是在足少阳胆经上;痛点如果是带着肩颈,则有可能是在手太阳小肠经上。 总之,不管是太阳,还是少阳,都是阳气不升发所致。 按摩手法 用拇指指腹按揉腕骨穴,注意按压时力度要适中,每次按摩3--5分钟。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 欢迎大家光临彩云长在的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weizx.com/swfz/20761.html
- 上一篇文章: 海上名医医院推拿科主任纪清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