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寄来几箱大枣,为何让最高检领导感慨
“没想到,在经历反贪反渎转隶后,检察士气不降反增!” “没想到,这几年的检察事业发展这么快!” 牛年春节前夕,最高检领导前往看望老领导时,一位老领导这样评价最高检党组带领下检察事业的新进展。 言语虽短,但社会各界对检察事业的鼓励和鞭策弥足珍贵,也印证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坚实足迹。 新时代新发展阶段,检察工作如何更优作为?最高检党组给出清晰的答案:秘诀就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十二字“真经”中——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强基导向。 ——在系统观念指引下,从刑事检察“一家独大”到“四大检察”全面协调充分发展、融合发展; ——在法治思维指引下,以符合司法规律的科学管理“案-件比”引领促进各项检察工作从做起来到强起来; ——在强基导向指引下,以科学考评机制倒逼基本能力提升…… 刑事检察不再“一家独大” 在系统观念指引下,从刑事检察“一家独大”到“四大检察”融合全面发展。 从检察职能的广度看,经历重塑性变革的检察机关构筑起“四大检察”“十大业务”的全新法律监督新格局,“不完全检察”“不完整办案”成为历史。 从检察职能的深度看,“十大业务”统筹考虑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相关法律规定,逐步实现系统、融合发展。 从检察履职的责任看,党和国家、宪法法律赋予的检察职能更加重大——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主导责任,巡回检察这一创新制度;教职工入职前查询性侵害违法犯罪记录制度…… 强化系统观念,最终要落到履职办案上。 在年10月举办的第二届民营经济法治建设峰会上,最高检领导提出要当好民营企业的“老娘舅”——既为守法经营而管,也为健康成长而究。 年10月30日上午,第二届民营经济法治建设峰会在京举行。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张军出席峰会并作主旨演讲。 人们看到检察机关的一揽子举措—— 刑事检察方面在办理涉民营企业案件时,依法“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诉的不诉、能不判实刑的就提出适用缓刑的建议”,民企人员不捕率较总体刑事犯罪不捕率高出8个百分点。 年,检察机关对影响非公经济发展的民事生效裁判提出抗诉余件,同比上升17%,提出再审检察建议余件,同比上升28.4%。对影响非公经济发展的行政裁判提出抗诉、再审检察建议…… 类似这样以系统观念履职办案助力系统治理的检察实践还有很多…… 70%!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实行之初——年6月,检察环节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率只有38.4%。当年8月,最高检下达“硬指标”——到年底,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当月适用率要提升至70%左右。 为何是70%? 这样的目标,来自于司法实践中“两个80%”数据支撑: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和缓刑案件比例占总体刑事案件的80%左右;80%以上的刑事案件一审后服判不再上诉。基于这两个80%,最高检党组提出当年底适用率达到70%的目标。 这样的“良苦用心”,最终被实践认可——全国检察机关办理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率到年12月达到83%。近两年来,在有疫情影响的情况下,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检察环节适用率仍然稳定在80%以上。 年10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专题听取检察机关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情况的报告,对检察机关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既然达到了既定“指标”,是否“乘胜追击”,推动适用率持续走高? 对此,最高检党组有着清醒的认识:不能够一再追求无限度的增加,否则只求数量、效率,可能导致忽视质量和人民群众感受公正的效果,要引导促进检察机关把精力放在追求更高质效上。 以合理的“指标”引领促进各项检察工作从“量的积累”到“质的提升”,其实质就是检察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检察官收到几箱核桃和大枣 法为民,情深深,“红枣代表群众心”。 在最高检党组的一次触及灵魂的民主生活会上,与会的最高检领导对这样一件事感触颇深—— 年11月27日,最高检党组成员、副检察长陈国庆专程赶到河南省郑州市检察院主持一起刑事申诉案件听证会。这是一件历时七年的陈案,经过这次听证,当事人心中多年的郁结被解开,当场表示息诉服判。 现场见证这次听证会的人士将这次听证会评价为:一个充分说理的地方、一次切中要害的互动、一场可感可触的公正。 事后,当事人为表达感谢,给陈国庆寄来了几箱核桃和大枣。陈国庆按规定将核桃和大枣折算现金后托人转交给当事人,把老乡的“礼物”“买”下来。 “礼轻情意重,老百姓非常朴实!只要咱们真心司法为民,就一定能得到群众的支持!” 这样的事例,只是检察机关大力推行院领导带头办案的一个缩影。仅以年为例,最高检就有四位院领导带头主持公开听证。 年10月,最高检党组书记、检察长张军在福建主持一起申诉案件的公开听证。通过听证前的认真准备,听证中的认真倾听、真诚沟通、释法说理,听证后的积极跟进、督促落实相关措施,最终让双方当事人都满意,都向张军送来感谢信和锦旗。 年12月4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张军在重庆市检察院一分院调研,一同接访行政申诉案件。 为何如此重视带头办案?张军一语道破“天机”:领导干部带头办案是政治能力建设和业务能力提升的检视平台,是提升基本能力的重要抓手,必须抓实。 年1月10日,第十五次全国检察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最高检党组书记、检察长张军出席会议并讲话。 “具体工作跟不上、不适应,无不是在基本能力!”如何提升基本能力? 最高检党组坚持两手抓,一手抓“三个自觉”、带头办案示范引领,一手抓考评——在强基导向指引下以科学考评机制倒逼“自觉”、倒逼基本能力提升。 “当事人一案,经过办案机关若干程序环节,就被统计为若干‘案件’,而对当事人来说还是他的一个未结‘案子’。创立‘案-件比’这一评价标准意在督导检察官强化责任意识、提升司法能力,努力把工作做到极致,避免不应有的程序空转。”年5月25日,当张军在全国两会上报告“案-件比”这一检察新事物时,会场响起热烈掌声。 经过持续抓落实,检察机关“案-件比”逐步优化。年,刑事检察“案-件比”为1:1.87,“件”同比下降0.02,减少约3万个不必要的办案环节;年,全年刑事检察“案-件比”为1:1.43,在受疫情影响、办案工作一度延迟情况下,“件”同比下降0.44,相当于减少40余万个不必要的办案环节! 这样的数据,意味着无形中减少了群众讼累,促进检察办案质量的提高。 干事创业,关键在人。“案”的考评有“案-件比”,队伍建设靠什么——业绩考评。事实上,检察人员的考评工作年年有,但过去似乎总是停留在“吃大锅饭”阶段,考评结果几乎都可以猜得到——你好我好大家好。 绝不能再延续过去的考核思路,要以能力素质提升、办案质量和效果为核心,在重质量、增效果中要效率,考能力、评素质! 年上半年,最高检推出全新的“检察人员业绩考评制度”,印发有关规定,在全国检察机关全面推开。经过半年多的推动,全国检察机关业绩考评综合完成率达96.3%。 考和不考究竟有何不同? 最高检政治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检察机关业绩考评实现了四大目标——压实了服务大局的政治责任;增强了司法为民的行动自觉;引领了检察业务工作的高质量发展;立起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导向。 业绩考评的初衷,即是通过考评精准区分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倒逼检察人员提升能力素质,从而推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实现这个目标,关键是要建立合理的退出机制。 一组数据证实了检察机关的业绩考评是“动真格”了——年,全国检察机关主动申请退出员额的检察官人。 “大家普遍感觉到,只有扎扎实实把工作干好才是王道!”和许多司法行政人员一样,最高检机关党委办公室主任张红梅曾一度认为考评只是考检察官,但业绩考评推行之后,她很快感受到了考评的三大“利好”:“工作更实、工作亮点更多、工作氛围更好!” 声明:本文转自最高人民检察院(ID:zgrmjcy01),在此致谢!▼更多精彩推荐,请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weizx.com/swly/20659.html
- 上一篇文章: ldquo它rdquo补血最厉害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