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武汉1月11日电10日上午,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核潜艇专家黄旭华荣获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黄旭华,年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年从上海交通大学造船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核潜艇研究工作,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毕生致力于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开拓与发展,是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先驱者和奠基人之一,先后担任我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副总设计师和总设计师,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代核潜艇,为我国海基核力量实现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跨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白手起家算盘拨出核心数据

上世纪50年代,面对西方大国不断加压的核威慑,刚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决定研制自己的核潜艇。

年,以黄旭华为代表的29人团队,拉开中国核潜艇建造的序幕。“严格来讲,当时是不具备研究核潜艇条件的,我们一个专业人才都没有,甚至没有一个人见过核潜艇长什么样子。”在国外严密的技术封锁之下,研制人员手上也没有任何有关核潜艇的技术参考资料,更没有外国专家可以指点迷津,一切都是空白,一切都只能依靠自己,从零开始,白手起家。

没有专业人才、没有参考资料,甚至连科研设备也没有。五万多台仪表设备、几十公里长的管道电缆、上千根的钢材材料,这么多零零碎碎的东西组合在潜艇上,还要保证造好的潜艇不沉、不翻、开得动,潜艇的重量、重心、浮心、排水量、稳定性……这些核心数据的准确性显得至关重要。

“当时我们只有一间空白的大办公室。不像现在有计算机,一秒钟可以计算多少万次,当时我们科研人员手上只有算盘。所有的核心数据都是科研人员们在算盘上拨出来的,反反复复一遍一遍,同志们真是了不起,没有怨言,咬紧牙关干到底。”

花甲痴翁智探龙宫

年,我国核潜艇研制迎来了第一次极限深潜试验,此时的黄旭华已经年过花甲。由于美国“长尾鲨”号核潜艇深潜遇难的前车之鉴,虽然海军和研究所、核潜艇总体建造厂为这次深潜做了周全的准备工作,但现场的参试人员还是精神压力极大,十几位参试人员拍了“生死照”,有参试的年轻艇员甚至写好遗书。

为了给参试人员树立信心,黄旭华告诉他们,这艘潜艇的设计留有足够的安全余量,在建造过程中所有的程序也都是经过严格验收的,让大家不用担心。但事实上,黄旭华内心也很忐忑,“深潜我是有把握的,我唯一担心的是有超出自己知识范围之外,没有意识到的潜在危险。”随后,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同参试人员一起深潜。

深潜的过程鸦雀无声,参试人员全神贯注,坚守各自岗位,只听见艇长下命令,艇员汇报情况的声音。每到一个深度,确认正常后,再下潜到更深的深度,深度器的指针指向极限深度时,艇长下令全艇检查有无异常情况。全部检查完毕没问题后,艇长下令开始上浮。一米一米上浮,终于浮到安全深度,艇上骤然沸腾起来,深潜试验成功了,大家握手的握手,拥抱的拥抱,有的人抑制不住哭了出来。

潜艇靠岸后,黄旭华难掩激动的心情,挥手写下了:“花甲痴翁,智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60年的坚守“核潜艇”般的人生

从黄旭华参加核潜艇研制工作开始,因为工作需要保密,整整30年他都没有回过家。家里人不知道他在什么单位,也不知道他在干什么,母亲天天为他祷告。直到母亲病重,黄旭华才匆匆赶回去见她最后一面。“我欠我父母妻儿和兄弟姐妹太多太多,我还不了了。”

隐姓埋名30年,黄旭华的一生也如“核潜艇”一般,默默地“潜伏”着。从年到年,60年来,黄旭华没有一刻离开过核潜艇的项目。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黄旭华院士还一直密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weizx.com/swly/22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