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增长经济释放澎湃动能
「本文来源:南方日报」 乘骐骥以驰骋,靓丽明珠活力澎湃;怀担当开新局,革命老区砥砺前行。 年,汕尾吹响“奋战三大行动奋进靓丽明珠”的号角。从经济数据常年徘徊在倒数行列的“后进生”变为全市经济增速“领跑者”,GDP增速连续四季度保持全省第一。年前三季度,汕尾继续以14.3%的GDP增速领跑全省。 逆袭的背后,是汕尾聚焦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建设,全力推进基层基础建设年、项目“双进”会战年、营商环境优化年“三大行动”,实干当先、奋勇争先的不懈努力。 面向未来,汕尾正书写奋斗“十四五”、奋进新征程的崭新故事,展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绽放沿海经济带靓丽明珠的夺目光彩。 ●南方日报记者陈欣欣 提质 “按图索骥”式精准招商“5+N”产业集群加速崛起 老区振兴,产业先行。汕尾着力打造电子信息制造、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大石化新材料及新能源、大美丽产业五大产业集群。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产业是汕尾的主导产业。如何把这个“长板”锻造得更长?汕尾在补链强链上着力,找出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绘制产业图谱,开展“按图索骥”式精准招商。 “有了这份图谱,我们在招商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知道哪个环节需要招商、应该对接哪些企业,而不再是盲目地碰运气,‘捡到篮里都是菜’。”汕尾市投资促进局相关科室负责人向记者展示了电子信息产业的产业图谱。这份图谱涵盖了OLED、手机、触摸屏、LED、智能穿戴设备、无人机、VR、汽车电子、智能家居等9个电子信息产业的细分行业,标明了从原材料到零部件生产再到应用的各个环节。此外,产业图谱还附加了一份产业链各环节对应的企业名录,并详细记录了这些企业的地理位置、资质实力、主攻方向、主要产品等。“我们的主要目标是世界强、行业强、上市企业、知名企业和汕商乡贤。”相关科室负责人补充道。 康冠平板显示终端产品研发与生产项目的签约就得益于汕尾“按图索骥”的精准招商。深圳市康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耕平板显示终端产品领域,是国内较早生产液晶显示器、液晶电视、商用液晶显示终端及医用液晶显示终端产品的厂家,曾获评“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在电子信息产业图谱中处于产业链下游。汕尾高新区管委会联合电子科技大学广东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汕尾分院,“按图索骥”上门招商,向对方推介汕尾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环境。高新区较为完备的产业链条和齐全的产业园区配套吸引了康冠科技公司的高层。经过几番考察论证,公司决定在汕尾高新区投资10.5亿元生产平板显示终端产品。 主导产业“打头阵”,强链补链“挑大梁”,精准招商的成功率显然要比“在家坐等”高得多。汕尾连续举办两届发展大会,共签约81个重大产业项目,总投资.69亿元,按下“汕尾人经济”向“汕尾经济”转化的“快进键”。今年1至10月份,全市累计引进超亿元产业项目个,总投资额.49亿元,同比增长.86%、98.56%,创汕尾建市以来最高纪录。 提速 “1+5+X”协调推进机制重点项目建设提速增效 项目建设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也是撬动发展后劲的“强引擎”。如今,俯瞰汕尾大地,各重点项目建设工地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为推进汕尾经济高质量发展、确保“十四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添砖加瓦。 康佳半导体光电、中集海上风电运维基地等重大项目顺利签约落地;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TFT-CF玻璃基板、陆丰康佳半导体光电显示及终端项目、陆河比亚迪综合试车场等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汕尾海洋工程基地(陆丰)园区海上风电配套装备制造项目、汕尾信民生休闲农业有限公司生猪楼房养殖示范项目等项目投产达产……一批带动性强、成长性好的“大好高”产业项目撑起汕尾高质量发展脊梁。 广汕铁路、汕汕铁路、兴汕高速公路二期工程等项目加快建设,串联起东承西接的沿海经济带大通道,对外交通的大动脉网络架构基本形成;市区中央商务区站前横六路、海滨大道西段等市政道路提质升级工程加快推进,市区四马路、吉祥路等“断头路”开工建设,提升对内交通的“微循环”。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汕尾全面吹响打好综合交通大会战号角,全力构建“外联内畅、立体多元、绿色智慧”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 不仅如此,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一大批重点项目工程加快推进,刷新了项目建设的“汕尾速度”。 汕尾市第一所本科高校——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项目,1个月完成根工程桩施工,3个月回填近万方土方,5个月完成7栋主体结构封顶,最快7天建成一层楼,于9月12日迎来首批余名新生,成为粤东西北地区首个国家“双一流”大学和“工程”大学扎根办学的校区。 致力于打造成粤东区域医医院,于年5月动工建设、年5月26日正式开始门诊运营、年10月20日开业并全面对外接诊。一般情况下,医院的建设,从立项到开业需要8到10年的时间,医院只用了4年。汕尾市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医院建设用地需要迁穴墓地、多个金斗,前后只用了40天时间,这样的速度在当地极为罕见。 “汕尾速度”是如何炼就的? 年,汕尾发起项目“双进”大会战,实施“1+5+X”重点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和领导领办机制,“1”即项目单位发挥项目推动的主体作用,“5”即发改、财政、自然资源、林业、生态环境部门立足职能定位,加强项目要素、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和指导,“X”即项目问题涉及职能部门协调配合,合力破解制约项目建设的突出问题,为项目加快建设清障拔钉。这项机制成为汕尾打通项目堵点难点的重要抓手,部门周协商、市分管领导旬研究、市主要领导月协调亦成为常态。今年1至10月,项目专班共收集梳理问题个,发出交办通知78份,已协调解决问题78个,问题解决率达48.4%,真正做到企业“有求必应”。 赋能 “店小二”式贴心服务持续优化营商“软环境” 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提升经济发展的“硬实力”,更需要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持续优化营商“软环境”。 今年以来,汕尾坚持改革思维和问题导向,组织开展各地各部门“一把手”体验办事流程调研,细化提出了项整改措施,印发《汕尾市数字政府放管服重点工作清单》,提出“交房即发证”“推行区域评估”等12项深化改革措施及意见,全力打造“我比人家办得快、我比人家办得好”的“店小二”式服务。 “两天时间就拿到了基坑支护和土方开挖阶段施工许可证,效率太高了。”汕尾市雅居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孙先生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的速度感到惊喜。该项目突破以往“用地审批—规划审批—施工许可审批”的线性流程,采取分阶段办理,使建设单位至少提前3个月拿到施工许可证,实现“拿地即开工”。 这只是汕尾深化审批流程再造,大力推行“前标准、中承诺、后监管、网上办、帮代办”模式的生动案例之一。改革赋能的背后还有数字赋能。 “这两年汕尾的办事效率大幅提升,办事材料大幅精简。现在有了这个小程序,随时随地在手机上点几下就能查询审批进度,还能享受到各种贴心服务,太便捷了!”汕尾市三越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经理陈先生体验完“善美店小二”小程序后感叹道。据了解,该小程序是面向汕尾企业的移动端服务窗口,包括服务直通车、成长路线图、扶持工具箱三大板块,不仅囊括了各类涉企政务服务事项,还涵盖融资、选址、人才、中介、诉求等多项服务。 从利企到便民、从线上到线下、从顶层谋划到基层实践,近年来,营商环境改革的创新探索在汕尾各层级、各领域遍地开花,结出累累硕果。 值得一提的是,汕尾在数字政府建设中实现了五个“全省率先”:率先实现市民服务广场统一预约、统一叫号、统一受理、统一评价“四个统一”,率先实现“市县两级标准统一”,率先推出全生命周期“一件事”,率先打造营商一体化平台“善美店小二”,率先打造一体化监管平台。 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申报材料精简12%,政府投资项目、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限分别压减42个、28个工作日,审核办理出口企业正常退税平均时限压缩至1.4个工作日,成功发放贷款笔9.03亿元……年以来,汕尾全面推行开办企业、企业投资落地、施工许可办理、用水用电用气、获得信贷、不动产登记、办理纳税、贸易通关“八个便利化”,做好全面降低制度性成本的“减法”;大力实施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证通办、一码通办、一次通办、一地通办“六个通办”,做好提供高效便捷政务服务的“加法”,让企业感受到政府部门实实在在的关心和支持。 随着一项项改革举措的落实、一个个服务模式的落地,汕尾市场活力竞相迸发。今年前三季度,汕尾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4户,其中企业户,同比分别增长30.77%、31.37%。 汕尾地区年前三季度 ●生产总值.40亿元,同比增长14.3%,增速全省第1 ●固定资产投资.17亿元,同比增长25.1%,增速全省第1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亿元,同比增长27.2%,增速全省第2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75亿元,同比增长25.2%,增速全省第3 ●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同比增长14.1%,增速居全省第1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13.2%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13% 两项指标连续三季度蝉联全省第1 依海而兴逐梦深蓝 汕尾海上风电产业加速崛起 陆丰市湖东镇南侧海域上,碧波万顷,91台风机迎风起舞、飞速转动。随着中广核汕尾后湖5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的推进,未来这里每年将为广东提供清洁电能约38亿千瓦时,节省标煤约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万吨、一氧化硫吨,为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和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贡献汕尾力量。 作为粤东地区在建单体容量最大的项目,汕尾后湖海上风电项目共计安装91台5.5兆瓦风机,配套建设东、西区2座千伏海上升压站和一座陆上集控中心。虽然项目所在海域是国内海况最复杂的海域之一,需克服涌浪大、风速大、海上窗口期少、地质状况复杂等不利条件,施工船舶走锚风险高、风机安装难度大,但项目却创下了24天安装24台风机、平均一天一台的行业纪录,成为粤东地区首个海上开工、首个并网发电、风机安装进度最快、数量最多的海上风电项目。 这是汕尾全力推进海上风电产业项目加快实现“双进双产”的其中一个缩影。去年以来,汕尾建立海上风电产业项目“一站式”服务制度,以“前标准、中承诺、后监管、一网通、全代办”模式,努力打造“我比人家办得快、我比人家办得好”的“汕尾新速度”,不断强化土地、资金、人才和企业生产的各类要素保障,推动汕尾海上风电产业“乘风”破浪、“驭风”前行。 更为直观的感受,来自于海上风电的从业者。“园区的很多配套都是政府投资建设的,我参与建设过十个园区,还是头一次见到政府这么大力度扶持的。”明阳智能海上风电产业园负责人柏建中说。据了解,汕尾海洋工程基地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规划建设两个吨级专用码头及防波堤,产能规模按年均75万千瓦配套设备能力规划设计,目前已入园企业有9家。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海上风电产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金融的有力支撑。今年3月,汕尾市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联合中集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广核新能源海上风电(汕尾)有限公司三方,共同签订了汕尾海上风电运维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联合投资打造汕尾海上运维基地,预计总投资20亿元。这也是汕尾产业发展基金投资的首个项目,创造了汕尾能源产业发展的新模式。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汕尾结合当前海上风电项目开发进度,重点考虑“十四五”期间海上风电的可持续发展及开展海洋能源的综合利用示范,着眼于“十五五”规划思路,编制了《粤东(汕尾)千万千瓦海上风电基地规划方案(-年)》,规划0万千瓦装机容量,同步推动海洋渔业规模化养殖示范项目、海水制氢示范项目,最终建成海上漂浮式机组研发、海工装备制造、海工工程设计、施工安装、运营维护及冷链加工于一体的海洋能源全产业链。 日臻完善的产业链配套、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科学超前的发展规划,吸引着众多优质产业项目纷至沓来。今年5月,以“发展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主题的中国(汕尾)海上风电产业大会在汕尾召开,百余家风电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代表和专家齐聚一堂,现场签约了22个海上风电装备产业项目,总投资额亿元。会上还成立了汕尾海上风电产业链联盟、海上风电工程建设联盟,有观察人士指出,此次大会的成功举办不但为汕尾海上风电产业发展“把脉开方”,还进一步提高了汕尾在海上风电行业内的“江湖地位”。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weizx.com/swxw/22365.html
- 上一篇文章: 扶贫合作深圳30年派出8048名干部人才
- 下一篇文章: 我校举办妈祖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