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文化聚阅旅
你去过周围许多地方,见过很多标志,能不能告诉我,风会把我们吹向未来的哪片乐土? ——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 一、序曲 被传统隔离在文明的一端,浩瀚大海中我们寻找着世外桃源。没有灼热,也没有寒冷。人们的生活一如既往,在改变与不变的日出日落中迎来新的一天,却怎么也找不出一个完整的名词来概括汕尾市区这里的特点。 “来到这里后才明白……,(汕尾)尽管沿海尽管被称为城市,但怎么看怎么不像广东的地盘,其经济发展的水平比起珠三角来差得不是一点半点。”这段文字,是几年前央视《欢乐中国行》总导演孙滨在汕尾呆了一些时日后,发表在其博客里的“肺腑之言”。博文另外还提到他所不能理解的汕尾地方方言的古怪及汕尾人民饮食、活动的怪僻。身边的一些朋友读完孙导演描述汕尾的文字,除了说孙滨言行不一之外,实在别无它言。 我们好吃好喝招待人家,原本希望人家回去对别人说一声“汕尾还不赖,当地人很热情”,不料人家不买账。他在汕尾体验的心理状态实在是受到当地人热情招待影响不了的,孙导演不过是按照文明的尺度评价了汕尾的发展状况,并无恶意,只是听惯了甜言蜜语、歌功颂德的客套话,再看看人家的心灵独白,难免会有热脸贴人家冷屁股之惑。人家看到我们这里挂的横幅“办好艺术赛事,扩大汕尾对外影响”,心理咯噔了一下,问,你们是想用什么先进文化影响其他省市呢? 二、起点 聚阅书吧这个地方,位置是那么明显,毫无悬念,终于十分确定地来到传说中的那个地方时,却被眼前的楼梯迷惑。没有任何标记,仅仅是一个有些年月的楼梯,让人怀疑那个人人传阅并宣传说在开放的“有逼格有趣味”读书场所是不是一场骗局。 如果你是有心渴望在这个五线城市寻找有缘的读书场地,就会体验一次柳暗花明的惊喜。聚阅的门是难找的,跟这个城市一样,它还没有回忆。它的回忆将是这个城市一个文化窗口打开的荣光。 在市区寻找一处场所并不难,只消几分钟的功夫便可到达目的地。若要寻找有些价值的场所,倒真让人愁肠百结。比如,你想到这里“十个非去不可的文化场所”,搜肠刮肚,绞尽脑汁,扳开手指数一数,恐怕找几个凑数的都难。何况一些文人墨客,借着文化之旅来到汕尾这个地方,回去写写交差文章,常常歌颂的是海的美、山的美,但在文明发展的程度上却往往欲言又止,怕写出来的文字犯了忌讳,遭人诟病。即便是已经在这里工作多年的文艺工作者,袒露心迹时,也表露这个地方让人寻不到根,缺乏归属感。 在文化的传播中,有心人只不过想打开一扇阅读之窗,创造一点点文明归属感。也许市区的聚阅书吧是文化台阶的第一个,我们期待还有第二个第三个。 三、旅途 如果你到过红海湾,或许对它的美丽有着深刻印象。有人赞叹道,“红海湾,一个诗意的名字。走进红海湾,就走进了一幅彩色的画卷,走进了浓郁的诗情画意”。每每读到这样的文字,我会想,究竟是海的冲击力,宁静的阅读,哪一种更有冲击力呢?更多的人钟情于一座无名的小岛,一个装饰起来的庙宇,还有一出出民俗乡情。于我而言,两者各有所得,但我更急于跟人分享聚阅这样的阅读场所。文明的传播更应超越自然的恩赐。终于有一扇阅读的窗户可以打开,仔细审视,聆听文明的呐喊。 你不知道,在汕尾的这些年,走在梦一般残酷而美好、荒唐而幸福的路途中,每走进一步,也许越走越近,也许越走越远。你能想象到的未来,仅凭想象。 我们是否需要从这样的梦里醒来?在这个始终充满着诱惑、惩罚、秘密、隐瞒、怀疑、恐惧的世界里,人们要么大开眼界,要么只能够紧闭双眼。通过阅读而提升文明高度的道路就像一条可望不可即的天梯,悬挂在离人不远的地方,人们从他脚下走过,却从没想抬头观望,依然过着自己业已习惯的生活。 格兰阁聚阅书吧开放时间:上午10:00——晚上20:30 体验期:年10月1日——10月31日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weizx.com/swyw/7177.html
- 上一篇文章: 预警台风已上岗明天杀到,冷空气也在赶来
- 下一篇文章: 微报2015年8月8日nb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