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春力量汇聚山海湖城城区全力建设全
青年科技研发团队测试人工智能系统。 青年因城市而聚,城市因青年而兴。近年来,城区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的职责使命,持续用力优化“引、育、用、服、管”全链条人才生态。年8月,城区被评为全省中长期发展规划实施试点县(市、区)。今年5月,城区被列入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县域)建设试点。 老区焕生机 让更多青年来到城区 作为汕尾市的中心城区,城区南濒南海,北倚河源、梅州,东连汕头、潮州,西接惠州、深圳,毗邻港澳,是粤东沿海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深厚的发展潜力,拥有“国家卫生城市”“广东省文明城市”等城市名片以及东线“生态农旅”、西线“蚝情万丈”和北线“水乡风情”乡村振兴示范带……这座山海湖城正焕发着无限的生机。 青年讲解员刘雅洁(左一)为学生讲解红色故事。 “城区见证了我的成长,我见证了城区的发展。”小林告诉记者,几年前他大学毕业后,放弃了大城市优越的工作,选择返乡就业,当上了一名教师。她的选择除了是对家乡故土的热爱外,更多是城区的发展吸引了她。在前不久的年度全国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工作者表彰中,城区青年颜映妮因选择返回家乡进行社会实践工作,被共青团中央通报表扬。 “青年返乡发展,与城市的发展、开放和包容息息相关。”城区团委书记范海滨告诉记者。为充分照顾青年的特点和利益,优化青年成长环境、服务青年紧迫需求、维护青年发展权益、促进青年全面发展,城区把青年发展纳入“十四五”规划中期调整等青年工作机制,内容涵盖思想引领、就业创业、健康成长、网络安全等多领域;制定印发了《汕尾市城区落实广东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试点实施工作方案》《汕尾市城区落实广东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试点工作任务清单》《汕尾市城区青年发展规(-年)》等,将建设“青年发展型县区”纳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全面实施“人才强区·青年荟萃”“青春智治·教育先行”“安心护航·青春关爱”“文化引领·品质提升”等工程,从思想道德、文化教育、身心健康、婚恋、就业创业、文化等方面为青年提供政策支持。 该区深化实施“展翅计划”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行动,开展“家燕归巢·智汇城区”暑期大学生政务实习社会实践活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接收一定比例学生实习;健全就业援助制度,鼓励企业吸纳困难人员就业,统筹做好退役青年军人和残疾青年等群体就业工作,提供就业、职业培训、创业孵化等服务;常态化组织举行青年创客沙龙,组织广大青年与企业家、青年创客等面对面交流创业心得,解读创业政策。 筑巢引凤栖 让更多青年扎根城区 在东涌镇铜锣寨,公务员、红色讲解员刘雅洁正在景区向游客讲述红色故事。年入职的她,曾在广东财经大学读研究生。“读大学那个时候,就已被汕尾浓厚的‘红色’文化吸引了,后来得知这边有‘红海扬帆’人才引进计划,便试着报了名,在顺利通过面试等环节后,我很快便入职了东涌镇政府,相关部门还对我们外地人提供了相应的补助和住房补贴,很暖心。” “筑巢引凤”的过程中,居住和福利是青年扎根汕尾考量的两大重要因素。该区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优化完善且相继出台红海扬帆人才计划、创新驱动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等系列激励政策;加大对汕尾籍高校毕业大学生的吸引力度,突出对高素质本土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解决汕尾籍大学生流失和本土农业人才短缺的问题;鼓励有条件的用人单位为新就业青年职工提供过渡性住房,协调做好城区套教师公租房工程竣工验收工作,为引入教师人才提供住所保障,并指导各中学通过改造宿舍、租赁房屋、提供住房补助等方式,保障引进人才用房;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通过租赁宿舍,为医务人员、规培医生、实习生提供住房保障;7个镇街建设“五小”场所(即小食堂、文体活动室、澡堂、图书馆、宿舍)、周转房和人才驿站,为外来的青年人才提供居住和活动场所。 此外,为让青年人才在城区安心发展,该区出台了多项福利政策,对在区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就业创业、签订5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博士、硕士,每月分别给予元、元生活补贴;对5年内购买商品住房的人才,给予一次性房票补贴。同时,积极实施就业创业及技能提升优惠政策,仅去年就筹集就业创业资金万元,惠及企业家、就业人员人。目前,城区有5家就业见习基地、5家就业见习单位,见习人员人,已受理23名青年见习补贴申请,发放资金9.万元。全区新增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人,引进博士32人、硕士人、大学生人以及高层次人才产业项目9个,发放人才补贴超万元。 为解决青年婚恋交友和社会融入问题,团区委联合多部门多次举办“家国同庆·爱满城区”集体婚礼、“青春有约·缘定城区”青年联谊交友会等活动,吸引近名青年参与,让广大青年拥有更多的归属感。 激活创新动能 让更多青年建功城区 创新是实现发展质量变革、动力变革的关键因素,而创新的生力军就是青年。在年2月,安信新基建(广东)有限公司负责人周绵贵带领团队研发的“AS全范围疫情防控系统”,被录入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第一批数字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名单,并作为首批优秀数字技术产品在粤商通“智慧复工”平台发布及面向全国推广应用,成为汕尾唯一通过遴选和成功上线的项目。让人惊喜的是,这支10人的团队,年龄全部为35周岁以下的年轻人,周绵贵和另一位青年技术负责人分别被评为年汕尾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和汕尾市城区优秀科技工作者。“科技研发的成果,离不开团队的合作,更离不开城区对科研人员的大力支持和激励。”周绵贵说道。 城区实施创新创业团队引进计划,大力支持科技企业和企业联盟建设创新平台,对创新驱动发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振兴发展步伐、引进与重点发展产业领域紧密联系、技术居行业内先进水平、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化前景较好、能够引领产业发展、产生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急需的创新创业团队,予以生活和科研经费上的补贴,对创业和科研项目等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帮助,启用人才综合评价和奖励机制。同时,为高层次青年人才引进、就业、入户、子女入学、住房申请等,提供“一站式”服务和“一门式”办理,提高人才服务效能。 “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县域试点,就是一场推动青春和城市双向奔赴的实践。这些年,越来越多的青年被吸引到城区追寻梦想,用他们的双手推动着城市文明繁荣发展。”范海滨对记者说,只有聚焦青年在宜居宜业等方面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才能在奋进新征程中为城区高质量发展蹚出新路子,让更多青年在城区找到归属、获得舞台、创造精彩。 汕尾日报记者张文滨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weizx.com/swbk/22391.html
- 上一篇文章: 汕尾市水务局与省水科院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