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再生资源延伸产业链条界首把废弃资源变成城市矿产

界首,几乎没有任何金属矿产资源。

界首,生产以铅、铝为主要原料的初加工、深加工产品,却畅销全国、远销欧美。

没有原生矿产资源的界首,靠甚么在十分依赖金属等资源的制造业领域中脱颖而出,成为皖西北、乃至全部长三角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这是一个看似矛盾的命题。

再生金属之都、再生塑料之城界首市的另外一张名片,为这个矛盾的命题做了最好的诠释。

城市当作矿山来开发,界首市借助再生资源,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悄然走上产业升级之路,实现了凤凰涅槃的华丽转身。

A:忆往昔,多少曲折路

卖陶盆了。把时光回溯10数年,陶盆等制品随处可见,家家不可或缺。皖西北地区所用陶盆就源于界首市。

人均不足二分地,是界首田营镇的真实写照。凡人多地少之处,除耕作之外,当地居民总要发展副业,养家糊口。而这陶瓷,在当地已有千余年历史。元代初年,黄河泛滥带来优良黏土,界首田营人就开始用铅作釉烧制陶瓷,并走村串乡吆喝出售。有时候买陶盆的人家没有现钱,就用闲置的废品来交换。

在卖完陶盆返回故乡之际,车上堆满了废品,这其中,废旧电瓶最受欢迎,由于废旧电瓶含铅,当地大众把收购来的废旧电瓶拆解后,开始了土法冶炼,再生铅产业遂产生。

上世纪80年代初,陶瓷作为生活必需品逐步被塑料及金属制品代替,制陶产业日渐灭亡,但铅作为一种工业原料,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在当地发展迅猛。同期,以西城为中心的废旧金属收购业和以光武为中心的废旧塑料收购业也悄然兴起。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田营、西城和光武陆续出现一些废旧金属冶炼点和废旧塑料加工点,并且一直呈快速发展之势。再生金属产业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和再生塑料产业家家收购、户户加工一时蔚为可观。但是,界首再生资源产业极为粗放、原始和散乱的经营方式,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伤害。

视觉污染、噪音污染、环境污染,是多年前外界人士对它的评价;当地的菜外界不敢吃;当地的水,外界不敢喝。这是外界人士对此地的印象。

作为从事这项行业的企业来讲,当时处在了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进退两难的为难地步;作为政府则处在了鱼与熊掌可否兼得的决定中。回想当年,环保局出身的界首田营循环经济工业区主任段克祥感触极深。

环境是可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资源,如果再生行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发展,这类发展其实是一种退步。当时再生资源产业已到壮士断腕之际,但断腕以后,又绝不能萎靡不振,而应借此机会,顺手推舟,让人涅槃重生。

斟酌再生资源产业有着雄厚的大众基础,牵涉千家万户的利益,轻易放弃这1富矿是不明智之举,关键是如何发展。因而,秉持这样的理念,多年来界首市展开了一系列的整治和提升举措,出台了1项项政策来规范和引导该行业发展,以谋求生态与发展的共赢。1998年以后,界首市断然决定将年产量2000吨以上的11家冶炼企业统一搬迁到阔别村落的低洼地,实行集中管理、集中治污,其余小冶炼点全部取消撤除;对再生塑料企业,全部从各村落内迁出,规定在指定区域内划片经营、防治污染。另外则加大环保力白癜风原因度,变废为宝,使界首市再生资源产业破茧成蝶。

B:重环保,布局产业链

一只旧电瓶,人工拆解以后,可生产出粗铅,电瓶外壳则可造粒。不过,这只是粗加工,污染大、利润低。与此同时,界首的再生铝业与塑料业也堕入一样的窘境,都是以卖初级产品为主。

既然把原料卖出去,不如将企业招进来。田营循环经济工业区主任段克祥如是介绍当地主政者的计划。

界首特点园区不再停留在简单的物质回收和初加工上,而是瞄准产业链条走精深加工之路。他们依照产业链的有机联系,积极发展中间产品,大力发展下游精细产品,提高加工配套水平,不断延伸和拓宽产业链条,推动再生资源加工业由单一收购向综合加工的升级转变。以田营工业区为例,现已细分为再生铅粗加工、再生铅精加工、塑料加工、电瓶和电瓶车等加工区,构建起完全的再生铅产业链体系。

之前我们从这里买原料,现在我们把企业搬到这里。浙江华宇公司副总张盘方说,他们企业以生产铅蓄电池为主,2010年进驻田营工业区以后,借助当地较低的人工成本、完全的产业链条,已构成强大的市场竞争力,我们的电瓶,一线品牌的质量,价格却低了很多,销量很不错。

进来1个旧电瓶,出去一个新电瓶。借助不断延伸的产业链,田营工业区当初制定的这个目标已实现。

值得一提的是,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进程中,田营工业区在环境治理上实现了突破,区内所有企业均安装了相干环保设施,实现环保达标排放。2004年以来,工业区屡次实行休克疗法,展开企业技术改造,前后投入1.2亿元,进行了四次大的技术改造,引进了重力除尘、袋式除尘、水洗脱硫、煤改气,节能冶炼炉等先进工艺,从废气、废水、固体处理等7个方面的环节进行了技术装备改造。

技改带来了甚么?对环保来讲,给当地保存了一片绿水;对企业来讲,实现了污染物回收利用,增加企业效益;对园区来讲,实现了可持续发展。以袋式除尘装备为例,单是企业把搜集的铅烟废渣再次进炉冶炼,净收益每一年就达3000万元,同时减少了粉尘污染,实现了环保和效益的共赢。2006年,田营工业园区被省发改委批准为省首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2007年,被国家发改委、环保部批准为全国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园区。该园区企业华鑫团体制定的《再生铅及合金锭国家标准》,被国家有色金属协会作为一项行业标准实行。

铅再生产业率先实现了突破,塑料、铝再生产业也在谋划着大发展。以再生塑料回收利用为主的光武工业区为例,园区副主任宋良策介绍,现在进来1只塑料瓶,经过清洗粉碎制成细如米粒的塑料切片,然后将这些切片加工成彩色纤维。纤维再纺成纱线,纱线织成布料

塑料瓶变成了布料还不够,还得继续延伸产业链。在宋良策的介绍中,要实现进来1只塑料瓶,出去的则是高级工业品。要知道,从5个塑料瓶中可以提取足够制成一件大号T恤的纤维;10个750毫升的瓶子中含有的纤维足够一件滑雪衫的内填充物;30个1公升的瓶子可以做一件毛线衫;54个塑料瓶可以做出1平方米的地毯。这是光武工业区下一步的发展目标。

C:再展望,绿色经济图

1只塑料瓶的前世今生,蕴涵了无数的高科技,更包含了人类对自然对未来的关怀与希望。

就在人们担心自然矿产等资源随着无止境地开采而面临枯竭时,城市中数量庞大的废旧物资所包含的矿产资源开始遭到人们重视。

从资源回收循环利用动身,把城市比喻成为一座座储有优秀矿产资源的矿山加以开发,而且是一座座永不枯竭的城市矿山。

据相干统计,城市矿山包含资源储量丰富,乃至比天然矿山更具开采价值。一般情况下,1吨废旧可提炼400克黄金、2.3千克银、172克铜;1吨废旧个人电脑可提炼出300克黄金、1千克银、150克铜和近2千克稀有金属等。相比之下,通常开采1吨天然矿山仅能提炼出5克黄金。这么1比,城市矿山比天然矿山更具开采价值。

以日本为例,这个资源匮乏的国家从废弃家电中回收芯片,然后从中提取铂金、黄金,满足了本国需求还有余。

我们眼中的垃圾,只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许许多多在常人看来无用的废物里,其实蕴藏着巨大的利用价值。据介绍,界首再生资源产业从业人员已到达近5万人,再生金属、再生塑料已成为支持界首县域经济的脊梁。

目前,界首市田营、西城、光武鸭王四个循环经济工业区已由过去的老三点,即媒体关注的热门、环保治理的难点、大众反应的焦点,转变成为新三点,即循环经济的示范点、新的经济增长点、产业聚集的亮点。

界首市捉住了机遇,做优城市矿产基地。一方面健全回收体系,确保原料供应,一方面增进精深加工,着力延长产业链,打造再生金属之都,再生塑料之城。

一个事实得到了国内业界的广泛认同:作为一个没有金属矿产资源的地区,界首在资源再生产业上找到了独特的城市矿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weizx.com/swjj/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