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时间看汕尾汕尾经济如何从ldq
汕尾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 5月18日,汕尾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代市长逯峰作《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称,今年汕尾一季度经济发展逆势实现“开门红”,GDP增长1.9%,是全省唯一正增长的地市,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列。汕尾如何抢抓发展机遇和政策支持,从“开门红”走向“满堂红”?我们试图从万余字的报告中寻找答案。 夯基础:全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年,汕尾地区生产总值由去年的.32亿元提高到.3亿元,正式迈入“GDP千亿俱乐部”门槛,实现新跨越。成绩背后,是海洋能源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的产业布局。目前,汕尾已形成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上风电、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集群。 如何稳固支撑汕尾经济发展的“四梁八柱”?报告指出,要全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让汕尾具备了发展“海洋经济”的天然基因。随着陆丰后湖、甲子海上风电,中天科技、广东长风等海工装备制造项目以及明阳智能新建海上风电漂浮式风机项目纷纷落子,以临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为核心的临港工业、海上风电为特色的海洋能源产业集群将成为汕尾经济的“顶梁柱”。 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电子信息产业,也正加快延伸产业链。“推动信利高端车载二期、国信通等项目建设,促进上下游企业配套集聚”写进报告。 在新基建风口下,新能源汽车也乘风而上。报告明确支持比亚迪增资扩产、拓展产业领域、延伸产业链条,推进陆河试车场项目建设,打造新能源汽车、汽车及IT零部件生产基地。 除支持梅陇金银首饰、公平纺织服装、可塘彩宝、甲子五金配件等传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外,汕尾还将培育新业态新增长点,包括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医疗设备、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培育壮大教育培训、在线消费、远程医疗等新兴消费热点。 “四梁八柱”在建筑学上即支撑性的结构,在经济学意义上则指具有支撑作用的产业体系。如今,支撑汕尾经济的“四梁八柱”已“立”于纸上,从顶端的支柱产业,到第二层的主导产业,再到第三层的新兴产业,产业梯队里的每一层产业都可以互相补位,即使某一产业下滑,也不至于引发整体经济的大滑坡。 如何筑牢“四梁八柱”?报告给出了十分清晰的答案:打造高能级产业平台,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海丰生态科技城。 汕尾将投入12.8亿元加快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形成“4+1+1”县域平台发展大格局,打造一批“万亩千亿”产业大平台,包括汕尾高新区、陆河新河工业园、海丰生态科技城、汕尾海工基地、红海湾滨海旅游度假区、华侨特色农业现代产业园以及在海丰规划建设26平方公里的深汕特别合作区拓展区,不断推动资源向优势企业、优势区域集聚。 对于没有一家上市企业的汕尾来说,强企之路势在必行。报告明确,将组建规模超80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大力实施市场主体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完成培育“四上”企业家、“个转企”家、新增市场主体3万户、实现上市企业“零”的突破。 攒后劲:全力奋战“三大行动” 3月26日,汕尾召开全市“奋战三大行动、奋进靓丽明珠”动员会,部署推进基层基础建设年、“项目双进”会战年、营商环境优化年三大行动。“一年当三年干”“弯道超车”“变道超车”等热词彰显了汕尾后起直追的奋进姿态。 报告从十个方面对年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三大行动占了“三分天下”。报告指出,要全力奋战基层基础建设年,加快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全力奋战“项目双进”会战年,增强高质量发展后劲;全力奋战营商环境优化年,提升发展竞争力。 抓基础利长远。在基层基础建设年行动中,汕尾将全面加强基层治理,充分借鉴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大数据+网格化+群众路线”管理机制,画好集智慧党建、社会治理、防灾减灾等多领域于一体的“民情地图”,依托“雪亮工程”“智慧社区”“数字乡村”等科技技术支撑,不断提高基层治理智能化、信息化水平。 3月12日,汕尾召开全市公安局长会议。 此外,围绕把汕尾建设成为全省最平安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地区之一的目标,汕尾将全面推进平安建设,通过深入实施“平安细胞工程”,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扎实推进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全力打造“平安汕尾”“清朗汕尾”“无毒汕尾”。 3月6日,汕尾举行年第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 抓项目强实力。3月6日,汕尾举行年第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一场围绕项目引进、项目推进的“双进”大会战正式打响。报告指出,今年汕尾每个季度都将集中开工一批项目,总投资超过亿元。通过落实项目建设“1+5+X”工作机制,做深做实审批、土地、资金等项目前期工作,强化跟踪服务、督办协调,全面推进50个省重点项目和个市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完成年度投资.5亿元。同时,抽调名干部、组建4个招商招才中心,常驻北、上、广、深等地开展驻点招商,在招引高端项目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汕尾知名度、美誉度。 抓改革优环境。为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汕尾打出“数字政府+店小二服务”改革组合拳,大力推行“就近办”“免证办”“指尖办”“网上办”,炼就“最多跑一次”的汕尾速度,推动行政审批事项全面提速。 税务“店小二”上门向企业人员介绍复工复产税费优惠政策。 数据“跑腿”外,还有“店小二”上门跑腿。汕尾深入开展市、县政府领导班子成员联络服务家重点企业活动,加强企业用工、政策帮扶和生产配套“三服务”,实行重点企业“一企一策”、困难企业“一对一”帮扶,协调解决企业发展、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全面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和融资、电气水、物流等经营性成本。 添活力:全力深化改革创新 “改革”一词在报告中出现了22次,包括深化农村综合性改革、国资国企改革、金融改革和“三互”大通关改革,通过释放更多改革红利,顺应时代所需,满足人民期待。 3月11日上午,汕尾市委书记张晓强带队到深汕特别合作区调研。汕尾日报记者郑志聪摄。 随着“特区”搬到“老区”家门口以及对口帮扶工作的深入开展,近年来,深圳在汕尾政府工作报告中频频“露面”。今年的报告就指出,汕尾将落实深莞惠+汕尾河源“3+2”经济圈联席会议重点合作事项,加快融入深圳都市圈,积极推进创新“飞地”建设,在深圳创客小镇、南山等地创建技术创新研发中心。同时,汕尾以“规划共绘、设施共建、产业共兴、资源共享”为抓手,主动承接“湾+区+带”高端辐射,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报告明确,将大力开展招才引智,实施红海扬帆人才计划,引进高层次人才产业项目12个以上,新增大学毕业生名、硕士研究生名、博士研究生50名。 提能级:全力开展“五城联创”行动 汕尾打造高品质有活力的现代化滨海城市、 “聚焦‘山海湖城’‘红色圣地’‘活力湾区’,打造高品质有活力的现代化滨海城市。”报告擘画了汕尾年的高质量发展蓝图。 加快解决民生难题、早日补齐民生短板,正成为政府的工作重点。报告将完善停车场、加快公园建设、缓解交通拥堵、治理内涝等群众呼声强烈的问题提上日程,指出举全市之力推进“五城联创”,确保今年年底前成功创建省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同时启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 教育、医疗等民生短板也将加快补齐。学前教育方面,汕尾将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3.2万个,提高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至50%以上;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方面,汕尾将新改扩建12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消除大班额;高等教育方面,全市第一所本科大学——汕尾理工学院将于6月底前开工建设。医疗方面,医院将于年底前投入使用,医院将动工建设,9医院将完成改扩建。 陈欣欣南小渭 来源:南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weizx.com/swly/18722.html
- 上一篇文章: 我的潮汕必吃榜不完全版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