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

位于南海之滨

漫长海岸线与广阔平原不期而遇

潮湿温热的海风在莲花山下流连

村落中镌刻着汕尾的故事

一、

小岛村

渔家风情

小岛村,位于汕尾市城区凤山街道的屿仔岛上,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传统以渔业养殖、刺钓为主。年,屿仔岛被广东省旅游局评为旅游特色村。

小岛村村貌(凤山街道办事处供图)

小岛村为海中小岛,与湖滨大道隔海相望。绿树苍翠,风光旖旎,大量海礁岩石裸露,整个小岛村与湖光山色融为一体,与隔岸的凤山祖庙旅游区交相辉映。登高望远,古镇新市尽收眼底,晨雾黄昏时,品清湖上霞绯映海,渔舟唱晚。

广东省汕尾渔船厂(凤山街道办事处供图)

融入现代特色的渔家风情,是小岛村的名片。岛上的汕尾渔船厂,曾经是广东第二大船厂,而今船厂内仍有前来修补的渔船。通过这个时光隧道,人们仿佛看到船厂往日的辉煌与繁忙的港口场景。小岛村里游湖垂钓、出海捕鱼、登高爬山、编织渔网等娱乐项目,使游客体验到海上的生活,也感受到村民的热情。

船锚衡木(凤山街道办事处供图)

王勃《滕王阁序》中的“渔歌唱晚,响彻彭蠡之滨”,或许是对小岛村最好的描述。

二、红罗村

畲族传统文化

红罗村,位于汕尾市海丰县鹅埠镇。

红罗村牌坊(汕尾市地方志办供图)

村中有大规模的畲族传统民居,以砖、石为原料,注重装饰。村里有一座蓝姓宗祠,始建于明嘉靖年间,重修于年,占地平方米。

红罗畲族传统民居

农历三月初三是畲族传统的乌饭节,红罗村人从山里采来乌稔树的嫩叶,用浸泡出的汤汁与糯米同煮,糯米被染黑,就成了清香软糯的乌米饭。

这一天,红罗村人不仅要吃乌米饭,还会穿上传统民族服饰,摆上畲族长桌饭,点起篝火,饮酒起舞。

如今的红罗村在这一天会举办畲族三月三文化节系列活动,迎接八方来客,共度盛典。

三月初三乌饭节(林世典摄)

三、大塘村

南洋骑楼

大塘村,位于汕尾陆丰市桥冲镇,始建于明洪武四年(),至今已有多年历史。年大塘村被认定为广东省古村落。

大塘村现存布局整齐、规模颇大的明清时期古民居群,是粤东地区保存较好的潮汕民居建筑群。村内有传统民居30多座,于明初至民国初年陆续修建,多为“下山虎”“四点金”“五马拖车”等潮汕传统的建筑布局。

大塘村村貌

年,爱国华侨卢文仪斥资重建大塘墟,历时5年建成了占地面积约1.7万平方米的骑楼街。两段两排相向南洋式骑楼建筑组成内可住家的72间商铺,中间大街路面铺石板,整体样式仿照了马来西亚的吉打州鲁乃大街,鼎盛时期商贾云集。而今,楼墙早已斑驳,灰石上却依稀可见大塘曾经的繁荣兴旺。

大塘墟骑楼商铺(汕尾市地方志办供图)

除了商贸繁荣,大塘村文教同样源远流长。村中始建于明初的卢氏大宗祠占地面积平方米,内部有潮汕传统的雕梁画栋,拜亭与前座脊上有嵌瓷,前廊斗栱、木刻精致,内挂有“奕世重光”“经济鸿儒”“崇德报功”“职辅政绩”“凤翥天南”“钦点翰林”等20多幅匾额和清康熙五十二年()颁发的“诰封”匾,铭刻着古村昔日的光辉。

卢氏大宗祠(林世典摄)

四、虎噉村

皇斋虎噉金针菜

虎噉(dàn)村,位于汕尾市海丰县黄羌镇,处在群山环抱之中。村西北面多高山峻岭,土质优良、水源洁净,种植金针菜已有年的悠久历史,生产的皇斋虎噉金针菜久享盛誉,以外观好、口感好、品质优闻名,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皇斋虎噉金针菜”相继被认定为国家4A级绿色食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还荣获第十届、第十二届、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年,虎噉村(金针菜)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金针菜种植基地(黄羌镇政府供图)

近年来,虎噉村按照“政府主导、部门支持、群众参与”的发展思路,坚持走“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进一步做大做强虎噉金针菜特色产业。全村种植面积达80多万平方米,每亩金针菜产值大幅提升,总产值近万元。

金针菜(黄羌镇政府供图)

在虎噉村的带动下,临近的下寨、石山、合门等村陆续发展金针菜种植业,并创建了3个金针菜专业合作社,建立5个金针菜种植基地,使黄羌镇金针菜种植面积扩大到万平方米,黄羌镇农业总产值大幅提高,农民收入相应增加,真正惠及了广大农民。

金针菜晾晒(黄羌镇政府供图)

内容来源:方志广东

资料来源:《广东名村系列丛书·广东美丽乡村》《广东名村系列丛书·广东历史文化村》《广东名村系列丛书·广东特色产业村》

制作单位: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weizx.com/swly/22066.html